如何判定達成碳中和?企業碳中和要如何規劃?
碳達峰碳中和始終是環保的熱點,面對3060的國家戰略,打響十四五開局之年的第一槍尤為重要。
而正在進行的第二輪四批次的環保督察中,研究部署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以及去產能“回頭看”落實情況都是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重點關注的問題。
企業達到碳中和,一是要實施節能減排策略,有效控制碳排放量,譬如改造升級工藝設備、ccus碳捕集等;二是通過碳抵消方式中和無法避免的排放量,實現碳中和,譬如配發碳信用額度、植樹造林等。
當然,要想做好上述內容也少不了前期縝密的計劃制定。那么企業如何自行做好碳中和規劃?
一、碳排量的核算
企業欲完善自身碳排放制度時,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排量是多少,根據排量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措施。
1.企業應根據國家或地方發布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相關指南要求,確定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核算邊界與核算方法,應優先選取本地排放因子,并編寫溫室氣體排放報告。
2.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應該至少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核算邊界及范圍、排放源的類型和數量,以及涵蓋的時間。
3.采用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指南:
①項目所在地二氧化碳核算和報告要求相關標準;
②國家發布的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③國際公認或通用的相關溫室氣體量化標準。
二、達成碳中和的條件
如何判定企業完成當年的碳中和目標?企業核算邊界內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小于等于用以抵消的碳配額、碳信用或(和)碳匯數量,即可判定達成年度碳中和。反之,則不能判定達成年度碳中和。打個比方,老師給A、B、C三位小朋友分蛋糕,每個人得到三分之一作為一天的食物,而小朋友們沒有吃完或者正好吃完各自的蛋糕。這個蛋糕就相當于分配給企業的碳配額,既然吃完這個蛋糕,即視為企業完成當年的碳中和目標。
但是如果蛋糕不夠吃該怎么辦?
假如小朋友A蛋糕吃完了還餓,一定會繼續向老師要,當然如果B、C兩位小朋友有吃不完的蛋糕,也可以將他倆富余的蛋糕分給小朋友A,這是一種辦法;另外小朋友A也可以選擇自己制作蛋糕,獲得額外的蛋糕。對于企業碳配額不夠用,一是企業可以自行購買額外的碳配額滿足生產需求:①購買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產生的“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優先選擇林業碳匯類項目及本地、項目所在地區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②購買政府批準、備案或者認可的碳普惠項目減排量,優先選擇本地低碳出行抵消產品;③購買政府核證節能項目碳減排量,優先選擇本地、項目所在地區節能項目;
二是采取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來抵消掉排多排放的碳。①邊界外自主開發減排項目所產生的經核證的減排量;②企業采用開發碳匯的抵消方式,可在邊界外自主建設經核證的碳匯,優先考慮在本市自主建設碳匯。
這兩種就相當于上面的小朋友A“要蛋糕”和“做蛋糕”一樣。當然,絕大多數企業會選擇前者,畢竟后者而會面臨周期長、抵量小等問題,對于企業難度較大。植樹造林大多尚屬于國家層面的事情,8月份新發布的《“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25年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1%,森林蓄積量達到190億立方米,國家也在綠色環保方面不斷努力,正是因為這些綠植的大面積種植,才有更多的碳配額分配給各個企業。
三、企業如何減排
目前疫情仍在持續,全球百廢待興,中國作為抗疫強國,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而企業要發展,不可能始終停滯于固定的發展規模,企業產量要擴大,廠區要擴建,那么就會面臨排量增大,污染增大的問題,所以企業從改善自身條件實現節能減排是當務之急。
溫室氣體減排措施
①企業采取節能措施的減排策略:
a) 節能措施的技術方案和數量;改進生產工藝,提高設備綜合效率、采取節電管理措施、節省燃料措施完善鍋爐房制度、節油管理措施、計劃預統計年度節水、節電、節煤、節油指標;
b) 實施的時間與范圍;
c) 所需的資金及來源;
d) 實現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②企業提高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和含碳原料替代的減排策略:
a) 可再生能源和替代原料的類別及數量;
b) 替代的時間與范圍;
c) 所需的資金及來源;
d) 實現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雖然碳配額可以額外購買,但是不能理解為可以無限購買,對于而“高耗能、高排放”的項目國家已經明令限制上馬,打鐵還需自身硬,有強大的技術核管理制度的支撐,才能長久的達成碳中和,贏得未來。